跳到主要內容

普洱茶乾倉與濕倉

 
重濕倉的茶餅(土地)長霜(長草)發霉(長樹)
茶餅的茶質(養分)被霜及霉菌吸收
茶餅的茶質受到濕倉菌種的吸食與破壞
這時茶葉的本質就會接近解體與敗壞
當土地的養料被吸取殆盡
(時間+菌類+霉味+雜質等多項參數)
"茶死菌亡"
(土地養分吸食完上面的花草樹木也會滅亡)
重濕倉的茶是極不安全和衛生的陳放方式
陳期會大量縮短茶味會快速降解
低價位的利潤(很多冒充牟高利)
是短線操作的商品茶

 
輕濕倉的茶餅(土地)長霜(長草)沒發霉(沒長樹)
茶餅的茶質(養分)被茶霜吸收
茶餅的茶質受到濕倉菌種的吸食
這時茶葉的本質就會溫和軟化茶氣削弱
土地的養料一半變化一半供銷彼此互惠
(時間+菌種的參數)
"茶變菌存"
(土地養分漸次吸取上面的花草也能存活)
輕濕倉的茶是條件控管的陳放方式
陳期會少量縮短茶味會變成溫順
中價位的利潤
是中線操作的成品茶
 
 

 
乾倉的茶餅(土地)沒長霜(沒長草)沒發霉(沒長樹)
茶餅的茶質(休耕養土)自行轉變
茶餅的茶質未受到其他菌種的吸食
這時茶葉的本質就會自行內化質變
休耕的土地慢慢涵養養份純粹由時間變化
(只有時間的參數)
"茶轉菌無"
(土地養分漸次由時間自體分子鍵穩定衰化)
乾倉的茶是條件嚴格控管的陳放方式
陳期會大量增長茶味會變成醇厚
高價位的利潤
是長線操作的優質茶
 
茶葉陳放乾濕皆要注重衛生條件
只要無害人體
就是消費者與供應者之間的需求問題
 
有人喜歡喝陳變(不加料原味)
有人喜歡喝菌變(加料的調味)
各取所需沒有定論
 
這樣解釋
應該容易理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華福-瓊瑤的第一次茶會

       2013/09/03 瓊瑤 在 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128巷10號 吳愛薇的甘露行茶法工作室(中華福) 黃安東/楊蔓琪/鞠冰/愛薇學生/瓊瑤同窗 參與的一次"聚散無常/一期一會"茶聚會   談"席間無語"的問題 從彼此外在對話進入 內觀深層的自我對話 在席中 茶會進行間 有 空氣的聲音 茶湯的聲音 寂靜的聲音 去聽 因為生活中我們 都在聽 "外面的聲音" 現在喝茶暫 不發聲 可以認真的聽 "裡面的聲音"   美味的茶湯 要用 美麗的心去泡   茶會之前先淨口 不要在茶會中指摘批評 因為接下來的茶湯 不是茶的單獨表演 而是茶與人的彼此互動   不要因為 一個沒有標準的評議 壞了一場可貴的茶席   看瓊瑤第一次泡茶 心無旁騖 + 一點緊張 + 要求完美 + 力求流暢   這一次茶的味道 將成為記憶中 "幸福的味道"   瓊瑤加油喔! 安東加油喔!!  

老茶蔘味

  老茶稀少但老茶追求者眾 舉凡任何放置過久的茶都稱"老" 但老味異於茶味 老味是環境時間的氣味 茶味卻是在老中還保留特殊的茶氣 所以好的老茶是陳味加上轉換的茶味 如新材的芬多精轉變陳年的沉香 一個是新材的鮮香一個是陳年的沉香 我們追求老茶的蔘味 其實是老茶受潮後 烘乾的濕霉味轉換的味道 並不是老茶的真味 老茶好的蔘味 如正官庄乾淨的蔘味 我們要有別於濕倉的潮茶烘乾 或是自然轉換 老茶的蔘味不過是其中一味 其實因陳放條件不同 老茶的風味是複合多重的 老茶一定會受潮氧化 所以老茶有很多含有蔘味就不見怪 存放得好才能品到老茶的好風味 一泡陳放好的老茶是主人的愛心 這種味道只有存心存茶才可喝到          

陸羽教室的涂老師離開我了!

  佛 國 蓮邦 您的 典範長存 願您在這一生裡 為台灣的茶界 注滿中華茶道復興的曙光 我的論文還沒寫完 您就先走了 希望您會知道 到哪邊 我都是一位努力的學生 謝謝您用最輕柔的方式指責我 雖然您的話好似平常生活經過時 路上不經意颳起的清涼微風 用這樣的微風輕拂與生命點撥 我卻始終記得您對我說的話 銳利的我從此在這個世界 再沒有以前那樣的尖銳 讓世界與我相處的人 不會被我的話刺傷 謝謝您 謝謝涂老師 我們此生有緣相見 您此次一走 往後再難相見 就讓我們相逢的21世紀 記得您的犧牲與慈顏悅目 天堂的門始終為你的善良敞開 這條路很直您會很快就到那裏 我不會為您在這個浩瀚的宇宙擔心